中国男篮淘汰韩国,一场79比71,硬生生杀回亚洲杯四强。全场胡金秋拼下22分14篮板,朱俊龙一身汗紧贴到底,把韩国外线核心李贤重三分轰到8中1。全队只有9次失误,助攻21次,几乎每个回合都稳扎稳打。十年了,亚洲杯四强门票终于又握手里,全国都在等这场半决赛。比赛打到最后三分钟,看得人手心都是汗,郭士强在场边手里没什么小动作,张开手叫换防,王俊杰守那一球直接倒地,最后笑着拍了拍朱俊龙的肩。
电视直播,CCTV5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一水儿的弹幕。各个平台APP都打开全都浮在首页,有那种“老球迷”指点江山,也有小孩拎着篮筐模仿扣篮。平均年龄不到25岁,郭家军这支队伍,全场防守压制韩国三分只有31%命中,场场实干。从马尼拉的那场溃败,到现在的绝地反击,只用了一年多点,每个人脸上都是血性。半决赛时间刚确定,是晚上七点,新西兰等着。对面有场均14.6个进攻篮板,锋线群2米02的平均身高,内线跟后卫切换防守能力全亚洲都排前面。新西兰后卫韦伯斯特场均22.5分,把黎巴嫩砍懵过,他三分命中率41.7%,速度快还能组织,正好顶咱们防线最大压力点。
主力名单,周琦、杨瀚森、曾凡博全都不能打,郭士强阵容直接瘦身,固定9人打到底。大部分时间胡金秋、余嘉豪轮流守5号位,其余就是靠队员咬牙顶。变阵之后,速度不输小个阵容,还是能顶住力量。王俊杰、程帅澎替补出场,球传到手里没犹豫,连续命中缓解主力压力,每个人都死死咬住节奏。朱俊龙又一次把防线压到极致,全场就在韦伯斯特和锋线那绕着防,脚步没掉过半拍。
半决赛双方都已经亮明底牌,单场淘汰,胜者直接去决赛。郭士强这几轮,每场换人变化并不多,阵容缩到最短,球员彼此熟到眼神都能互相理解。全队三分命中率43.8%,位列16支队伍第二,场均净胜分16.3,防守效率只输澳大利亚一档。新西兰同样是防守大队,靠体重、身高、对抗强压,进攻篮板冠绝全场。两支队伍球风接近,拼身体,拼耐心,球到了关键分上,看教练和经验的储备。
四强赛前,媒体采访郭士强,他说打进四强已经完成最低目标,接下来每一场都是决赛,孩子们准备好了。社交媒体下面一片点赞,嘉豪妈妈、队友、业余教练甚至花式吐槽的网友都在留言,有人还拍下北京地铁4号线助威墙,提前一天已经排队扫码抢限量海报。球迷留言说,这一批球员的拼劲儿,场上镜头扫到谁都能看见,眼神和动作都绷到极点,哪怕最后时刻体能见底,每个人喊出的加油都能盖过场馆里新西兰拉拉队的鼓声。
三大胜负手,一内一外一替补。胡金秋低位单打,余嘉豪二次篮板,目标直指禁区50分,进攻端取胜基础。朱俊龙要继续缠绕韦伯斯特,不能让后者轻易跟内线连线。替补必须稳稳贡献分数,王俊杰、程帅澎上场就要10+,否则主力拼到最后体力不足,容易崩盘。去年世界杯输球后,舆论风向全都压过来,全队都憋着一口气。球迷评论区有人说只要打出气势,输赢都看得开;也有人翻出老郭十年前执教辽宁时压哨取胜的视频,调侃轮回又到。
新西兰主帅佩罗卡梅隆说,他们都在研究中国队的录像,以前总觉得中国人打球慢,这支队伍速度和纪律完全不一样。速度拉满,配合快速,空间点全都拉开,防守时能把对手外线命中率压低十个点。对面锋线高,有足够的前场篮板,也有把握住机会一口气拉开差距的能力。比赛肯定胶着,球场气氛炸裂。球一响就是决战,没人能留遗憾。
晚上7点,央视直播开始前30分钟有特别节目,所有平台同时开播。北京地铁国家图书馆站,球队助威海报已经被抢空,球迷一路找队友合影,随手打开直播弹幕刷满。地铁口抬头看广告灯箱,全是国字号队员头像,空气里都透着紧张。不管内线有多强,对面外线多么犀利,这批24、25岁的年轻人终于有机会,站到亚洲最高舞台。
郭士强全场只带了9人轮换,这种阵容极限一旦出问题就是体能和冷静。手里没牌,还能用勇气和纪律补上短板。淘汰韩国那场,王俊杰最后咬牙防住一次快攻,胳膊都挂着汗。球迷看到场上这批人,想到当年阿联、王仕鹏,弹幕上直接写:这是有传承的球队,更是眼里有光的球队。
半决赛这场,拼的是执行和抗压能力。比赛只给一次机会,没有回头路。谁能咬住节奏,谁多抢一个篮板,就多一分胜算。中国男篮到今天已经没有包袱,这一年所有球员都被全国球迷盯着,被舆论逼着成长,练出了一种硬气。郭士强临场应变,缩轮换,抓节奏,打出中国球员自己的东西。新西兰是难打的,但现在的中国男篮,能守能突,每个人能顶上一阵。连续十年未进亚洲杯决赛,这一次,机会握在年轻人手里。比赛临近,场内场外都在等国歌响起的大合唱。
最后这一仗输赢,拼的不是纸面实力,是场上每一分钟的坚持和专注。能否进决赛,就看这九个人是不是能把所有细节做极致,敢不敢把自己逼到极限。现在,CCTV5已经准备好,全国球迷全部守在屏幕前。青春风暴,能不能一路卷进亚洲决赛场,明天就见。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
配资入门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