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正行、陆光祖、韩千禧这些名字本该是晋级名单上的常客,结果全在首轮就打包回家。 你说这是状态波动? 我看更像是埋了许久的雷突然炸了。
混双项目倒是争气,五对组合横扫晋级,吴梦莹和高家炫甚至只用了28分钟就结束战斗。 可男双这边呢? 梁王组合输给日本队,陈柏阳刘毅更是从世锦赛亚军直接滑落到连续三轮“一轮游”。 同一支队伍,差距咋就这么大?
现在球迷们都在讨论,国羽是不是得了“关键时刻掉链子”的病。 陆光祖对阵李卓耀时,明明决胜局19-18领先,却因为对手受伤反而不会打球了。 这种心理素质,打硬仗能行吗?
看看男双的惨淡表现,简直像中了魔咒。 梁伟铿和王昶的组合,顺风时行云流水,一旦被对手缠住就失误频频。 更离谱的是陈柏阳和刘毅,世锦赛亚军的光环还没褪色,现在连韩国年轻组合都打不过了。
说到年轻选手,韩千禧面对世界第十的李美妙,两局加起来才拿了25分。 不是我说,这种差距已经不是状态问题,而是实力鸿沟。 国羽的青训体系到底出了啥毛病? 怎么新人一遇强敌就现原形?
其实国际羽坛早就变天了。 以前是中国一家独大,现在韩国男双、日本混双都能掰手腕。 赵松炫和成益振这种韩国小将,第一次和国羽交手就轻松取胜,人家准备得比我们充分多了。
我观察到一个细节:国羽球员在关键分上总显得犹豫。 王正行第二局18-17领先时,突然不会得分了。 这种时候,老将石宇奇可能会硬吃下来,但年轻选手就是差这口气。
混双的强势反而衬托出其他项目的尴尬。 冯彦哲和黄东萍砍瓜切菜般取胜,可男单这边呢? 翁泓阳虽然晋级了,但赢得也不轻松。 项目发展不均衡的问题,在这次比赛里暴露得淋漓尽致。
训练方法是不是该改改了? 陈柏阳刘毅输球后,有教练透露他们最近练得太狠,导致状态下滑。 但韩国选手同样连续作战,人家怎么就能保持水准?
这次比赛最让我惊讶的是,国羽球员面对陌生对手时的适应能力。 像程星张驰对阵贾士贤组合,因为是第二次交手就轻松取胜。 但遇到全新打法时,比如王正行对贺首维,立刻就懵了。
心理教练该上场了。 陆光祖在对手受伤时的心软,王正行首局仅得6分的崩溃,这些都不是技术问题。 大赛比到后半程,拼的就是谁更狠、更稳。
男双的滑坡尤其值得深思。 梁王组合世界排名前五,却经常阴沟翻船。 现在连韩国二流组合都能在他们身上拿分,这种稳定性怎么去奥运争金?
年轻选手的培养方式也值得商榷。 韩千禧今年才开始打高级别赛事,突然就要面对世界前十的选手。 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,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?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入门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